close

content_womany_person_girl_garden_young_1463993156-19396-1864.jpg

 

記得在感情路上,被男友背叛,在同學面前人嘻嘻哈哈說沒關係,回家後,坐在租屋處的院子發呆,又氣又受傷的心情夾雜著淚水不停流,一個人不知哭了多久,直到室友回家了,立刻擦乾淚水、裝得一臉沒事的樣子,回房和室友談笑聊天。

 

我的個性冷靜,從不示弱,凡事自己來。講好聽是個獨立、保護自己的女孩,反面就是:叛逆、防衛心強、難以捉摸的人。

 

童年歲月裡,我是被阿嬤疼愛大的長孫女,直到阿嬤在我7歲那年過世,深愛著阿嬤的媽媽,跟著精神崩潰。接下來的小學記憶,媽媽不斷在自殺的幽谷中輪迴,媽媽不想活的念頭,等於否認了"我"的存在,不管我把女兒或學生的身分做得多好,媽媽還是自殺住院,導致母女的關係變得單薄而緊繃。

 

孩子的行為和個性,是從父母互動中學習而來的

 

小學六年級畢業前夕,我和堂妹正要出門買紀念冊,怕身上錢不夠,敲了母親房門,想跟她多要一些零用錢備用。開門的母親臉色凝重叫我進去,歇斯底里的問我:「不知道媽媽很累嗎?為何吵醒我?找我要錢?」我被瘋癲的母親嚇到,內心懷疑著:「小孩不找媽媽要錢,難道自己偷拿嗎?」

 

媽媽更大聲的吼我,我僵住、不知如何回應,媽媽隨手抓起梳妝台的鐵梳打我,同時說:「不信你不說,我就打到你說為止!」我冷冷的看著她,沒有反抗、沒有離開,即使鐵梳打得我身上一個洞、一個洞的流血,染紅了白色上衣,我還是沒有哭出聲,但我在心裡暗自許諾:「這是我最後一次找你幫忙,你就盡量打吧!」

 

隔一個月的七月,是我的生日,媽媽為了補償我,特地買了好大的蛋糕和進口零食,叫齊了堂弟、堂妹幫我慶生。但我已確信不再需要媽媽了,我就僵著在大家面前不唱歌、不許願、不切蛋糕,把場面搞得十分尷尬,媽媽更是難過、沒面子,我完全知道自己的表現傷了她的心。

 

12歲女孩的生日詛咒就是:『我自知不是個好女孩,不值得人愛,生日不快樂,慶生就免了吧!』我不再過生日,因我不想聽見自己或我讓別人心碎的聲音。

 

不打真的不成器?

 

中國人的打罵教育不全是沒道理的,在必要時出手,可避免孩子發生危險;或是父母親好言規勸多次,孩子照樣犯錯,於是使出殺手鐧,讓孩子理解規範的界線。而我本身的例子則是踩到了媽媽的底線,家長情緒爆炸後,發洩在孩子身上也是在所難免。

 

在助人的工作領域中,不難發現:有暴力傾向、叛逆、不信任他人、翹家的孩子,大都來自暴力相向的家庭。父母通常不解,一個從小調教(打罵)到大的乖巧孩子,怎麼一到叛逆期,就完全失控?殊不知,平日生活中的暴力言詞或打罵對待,已經瓦解了孩子對大人的信賴,直到最後一根緊繃的弦斷裂,孩子就用盡方法逃離這個不溫暖的家了。

 

不要放大孩子的缺陷,不良的自我認知來自往日的心靈創傷

 

我在輔導青少年或是用藥個案時,不會揪出他行為(吸毒)或個性上(自大)的缺失點,我會陪他往童年記憶回溯,找出他心碎一地的時刻,他何時對父母失望透頂?他何時決定不再當個聽話乖巧的孩子?他暗自對自己或愛他的人許下什麼承諾?協助孩子看清楚,在那個負面承諾前,他是個多棒的孩子。

 

找到的當下,孩子通常就能看見自己原有的良善特質,並露出明亮的笑容。接著協助他去看清楚父母當時的惡行,原因為何,帶著他跟父母溝通並找出答案(父母想要教育孩子的想法)。因為父母最初的用意大多是為孩子好、為孩子著想,讓親子理解彼此的角色和處理的困難,互換立場去理解彼此。

 

然後詢問孩子:「是否想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?」

 

1ahc.jpg

 

破解暴行的密碼就是,由自己做起:試著不去做,你不喜歡別人對你做的事!

 

輔導諮詢專線: 05-6625500

聯絡專員:0921-506599陳專員

戒毒中心官網:https://drug-frees.com/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芯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