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named (2).jpg

你會擔心孩子偷東西的行為嗎?

 

我們先來看看字典上的定義,何謂偷:『趁人不知時,私下取走他人財物,藉此滿足自己的慾望!』

 

『私下取走他人財物』,這句話沒有問題,很多父母親看到自己的小孩在公共場合,拿了別的小孩物品,都會立刻出聲斥責:「那不是你的東西,放下喔,不准拿!聽到沒?」、「跟你講那是別人的東西,不能拿,你是小偷嗎?聽不懂是不是?」然後就一巴掌落下。

 

7bb0881d75c5ff938bc4087adc837215-30844.jpg

 

我想問問父母親:

 

1️⃣若孩子是2-3歲,他”偷東西”,這年紀的孩子如何理解物品的"所有權”不是歸他?他如何知道哪樣東西真正屬於他?你打他的手或呼他巴掌,讓孩子承受疼痛之苦。問題是,疼痛過後孩子還是不明瞭?那麼漂亮的車子為何不能摸?被疼痛駕馭後的心靈,得到的答案可能是:好的東西都不屬於我!

 

2️⃣若孩子是5-6歲”偷東西”,他有沒有可能是很喜歡那樣東西、感覺好奇,所以拿起來”把玩”,拿起物品來觀看,就代表孩子想要占為己有嗎?若不曾想要占為己有,又如何構成偷竊的行為呢?孩子單純欣賞一樣東西,卻被喝斥、數落一番,很容易變成討厭每樣東西,走到哪就破壞到哪的搗蛋王?孩子覺得他沒資格欣賞任何事物,別人也休想得到完整而美好的東西。

 

3️⃣若是13-15歲的孩子會私下拿別人的物品,這青少年極有可能想報復,故意讓同學找不到東西,或是報復身邊想要拼命控制他的大人。

 

另一個原因,他也有可能是想要獨占那樣東西來滿足私慾,偷偷享受那份快感。處理這一類型的青少年,打罵更是無用,很多就是從小被打到大的孩子,不管是欣賞或是羨慕別人擁有新潮的東西,他一律被當成小偷來處罰,所以孩子的思考模式裡,已經認定自己不配擁有,只要一看到喜歡的東西,就趕快奪取進入口袋裡(等不及賺錢來買了),然後躲在暗地裡欣賞(內心知道偷竊是不對的,只能藏到一個沒有人知道的地方,偷偷的拿出來摸一下、聞一下)。你猜猜看,是誰給孩子內建了這樣的思考模式?

 

TB1cFMTkb1YBuNjSszeXXablFXa_!!0-item_pic.jpg

 

✳️我親耳聽過一個故事:「有天,媽媽帶著一對姐妹逛7-11,姐姐看上一個Hello Kitty的玩具手錶,十分喜歡,緊緊拿在自己手中。媽媽警告說:「你等下要記得放在櫃台上算帳喔!」然後結帳時,媽媽知道姐姐沒有拿手錶出來結帳,等上車後,就問姐姐:「你口袋裡那個粉紅色的東西是什麼?手錶!我不是叫你要拿出來結帳嗎?你知不知道這個行為就是偷?我先拿手錶去7-11還,等下回家你就知道慘了……」當然,姐姐回家後被狠狠的痛扁一頓。

 

🔺我絕不是要批判這母親做得多對或是做錯了,我只是心疼這位姐姐,因為她沒有任何企圖心是想要偷東西,她只是忘記拿出來結帳,她卻沒有機會解釋。爾後,若被(同學、老闆、親密伴侶)誤會,她會演起媽媽的戲碼,以牙還牙的對待誤會她的人,或是陷入害怕跟悲傷的情緒,而無法為自己據理力爭。在”被人誤會”的這個主題上,姐姐無法主導、無法讓別人理解,也沒有能力去冰釋誤會。

 

iStock-68082906816.jpg

 

你可以想想小時候,是否曾被父母親誤會過?曲解了你體貼的小動作,讓你傷心許久?這誤會影響你深遠嗎?你有沒有聽過,曾有人對你說:『我這輩子最討厭被人家誤會了!』你覺得最早的心結從何而來?

 

誤會來自於沒有事先溝通,驟下判斷,單就自己的立場去證明對方是錯的!這誤解會在親子關係裡,深深劃下一道鴻溝,讓孩子漸漸跟你疏離。

 

🚫變成"小偷”的孩子,源自於一個想法:『世上沒有什麼東西真正屬於誰,甚至連我也不配得到任何東西!』你越施加暴力在小偷身上,只是向他一一指證”確實沒有東西歸屬於你”,小偷的想法沒有改變,偷竊的行為會變得更小心、更注意地偷取某樣物品(這就成為一個真正小偷了)。而對於意圖不是想要偷東西的孩子,你可以教訓他、處罰他,讓他帶著被誤會的傷痕長大(他從來都不是小偷)。

 

☑️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的,當你發現孩子錯誤拿走別人的物品時,可否先問問他:「為何要拿?」、「你喜歡挖土機的玩具,你可以賺錢自己買嗎?或是用你喜歡的機器人跟別人換挖土機,我們去問看看對方願不願意跟你交換?」、「如果你在睡午覺時,我沒問過你,就拿走你的機器人,起床後你找不到,你會覺得怎樣?」、「你真的想要賺錢買自己喜歡的玩具,好棒喔,我可以怎麼幫你呢?」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芯瑩 的頭像
    芯瑩

    輔導與親子教養的芯觀點

    芯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