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自己成長的過程中,有著漫長的叛逆期,總是"刻意"跟想要控制我的父母、師長們唱反調。當師長們要求我要理智地慎選未來學校時,我偏偏就要玩到填選學校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個時段,然後隨便填了一間聽都沒聽過的北部學校就讀;當媽媽好心勸誡我要好好過濾男友的家庭背景時,我就故意要跟家世最不登對的男生在一起。我的用意就為了要證明他們的建議是錯的,不想要讓別人操控我的選項,偏執地走上另一條路,最後惹出許多麻煩還苦了自己!

 

    現在我擔任一間戒毒中心的品格官(類似教官的角色),同時也是一位母親,總會槓上孩子或是戒毒學員的抗爭活動,我從這些經驗中,學習到和他們相處的成功之道,想和各位分享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   (1)儘可能的用無所謂的態度去應對:愛跟你對抗的孩子,會刻意用難聽的字眼來挑釁並嘲笑你的缺點與不安,這一切就為激怒你。一旦你開始生氣,就中了他的計,他就更有理由說:『都是我媽逼我這樣做的!』所以面對孩子的惡毒毀謗或三字經時,你要表現出一副"無動於衷"+聳聳肩的不在乎表情+"無所謂"=吼依去的態度!勿稱他的意,而成了他的活靶心。

無所謂  

    (2)能給彼此多大的空間就給多大:媽媽跟身為輔導者的你,要把"嚴肅"的想法拋到九霄雲外,再放大你的"包容度"3倍、"吼伊去的態度"要擴充和升級。他說:「我偏要打電動到天亮!」你回:「隨便你啊,那你早上自己起床上學,爬不起來是你的事!」然後你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(按摩、看電影)。

    若他說:「我不餓,不想吃飯!」你回:「不吃就不吃,身體是你的,你作決定就好!」然後你就去享受自己準備的美食,別忘了讓自己享受自由的空間和快樂的選擇!

th (46)  

    (3)不管是小小孩或是青少年,每個個體都是想要"贏"、想要"達標"的:若他想要減肥,你就幫他減肥(教他做沙拉、打蔬果汁);他若想要抱著一桶冰淇淋大吃特吃,你就陪他吃嘛!

    當一個個體想要坐在木頭椅子上,而他可以照著自己的決定坐木頭椅子上時,他就贏了;若他不想要坐在木頭椅子上,他就不坐木頭椅子,那他也是贏了。反之,當一個個體想要坐在木頭椅子上,而他卻被安排坐上高級沙發時,他就輸了;若他不想要坐在木頭椅子上,他卻一定要坐在木頭椅子,他也是輸了。

    你可以忽視他的想法、不讓他達成目標,他會感到輸慘了且受挫連連,然後更加武裝自己,戴上盔甲、繼續跟你戰鬥。你也可以聽聽他的決定(不管多荒唐),試著幫他去達標,他會感受到你是他的朋友,然後逐漸重整彼此的信賴。

th (40)  

    (4)當你們做到上述3點,已有足夠的信任關係時,就可以運用友善的溝通技巧,協助孩子『找到最早想要跟另一人對抗的事件』:就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吧,我國中時期完全的跟我媽作對與冷戰長達數年之久,最初的起因,來自於:我國小畢業時,開心的和堂妹進到我媽房間要零用金,想去添購畢業典禮的用品,見到母親病懨懨的躺在床上,一聽到我要零用錢,就氣得爬起來抓著梳子就朝我身上亂揮打一通,我被這莫名其妙的舉動震驚到,眼神示意堂妹快出去房外,然後冷眼看著母親揍我。我暗自在心中對自己說:「這是你最後一次打我了,你就痛快的打吧,我以後再也不會請求你的任何幫忙了!」於是,我就乖乖地、哭也沒哭地站著讓她打完,自己拾起被撕裂的裙子,走回浴室梳洗自己的傷。

    你可以猜猜看,這事件之後的國中時期,我怎麼對待我媽媽嗎?她煮的飯我不吃、她買的蛋糕我不碰、她想跟我說話,我就裝作沒聽到或把電視調到最大聲,我直接跟公司會計領零用錢,眼中再也沒有這位母親的存在。因為我的想法就是~我再也不需要妳的幫忙了(就是我再也不需要那張木頭椅子了)。

images (35)  

    你若是身為師長,苦口婆心的勸我要孝順、要多體諒母親(要我坐回椅子上),這讓我變成輸家,我就越厭惡你、越不想跟你講話。你若是這位母親,被我的忤逆反應嚇到,拼命的買東西討好我、熱心幫我做事,這也違背我的信念(就是我再也不需要母親的幫忙了),我就會罵母親說:「你很假耶!少在那邊一副好媳婦、好媽媽的樣子,好不好?」

canstock12548254  

    這樣你了解嗎?不要去做和孩子信念相左的事情,這不會拉近距離,反而讓你們更對立、關係更火爆。要用(1)和(2)的方法去和孩子相處,然後找出孩子在哪個時候出事了,當時這孩子給她的母子關係下了什麼定論?反覆讓孩子述說這個事件(從起源~結束),過程中哭一哭、發發怒,你用理解與耐心傾聽的友善態度去陪伴她,你將能找回那個原本就愛麻煩你且一心愛著你的小孩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74786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當然,若是你發現努力過後,自己還是無法做到以上幾點,請儘快帶著你的孩子來找我吧!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新生活教育中心   行政副執行長   林芯瑩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芯瑩 的頭像
    芯瑩

    輔導與親子教養的芯觀點

    芯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